close
謝豐舟

  每次上婦產科的大堂課,上課前我會請同學往前坐。長方形的教室可以容納70-80個人,上課的同學約30人,同學們一向都往後排坐。我請同學從第一排坐起,集中在教室的前半。如此,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位同學,一方面比較容易互動,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誰沒注意聽課。

  起初,同學們很不習慣,三催四請,有人還是賴在後排,我只好“變臉”。過一陣子,大家知道我有這個“怪癖”,自然都集中在前半。本來,我也可以讓同學們分散在後排,悠哉遊哉,胡思亂想,做做白日夢,偶而竊竊私語;我則放放投影片,自言自語,眼不見為淨。不過,我上課的內容是“懷孕診斷及產前檢查”,這是醫學生不可不知的知識。這1小時講的是我自己30年經驗的累積與結晶,而且是台灣本土的經驗。同學們聽了這堂課,絕對比唸厚重的“產科學聖經”,效果好上千百倍。我必須確定同學們“都有聽過”,因此,才會要求同學們都坐前排。在我眼前,全心聽講;因為我相信:凡聽過必留下痕跡。我也跟同學們強調:每一個女人,12歲到52歲都可能懷孕,同學不管在那一科都會碰上“懷孕”,這堂課聽了終身受用。也因此,我要盯著每一個人,確保他不是在做白日夢。

  今年上醫三胚胎學,上課時間是下午三點。上了十分鐘,我一看偌大的教室疏疏落落,坐了大約只有50個學生,而上課人數至少該有130人,於是我馬上請助教點名。助教讓同學們簽名,只見同學們紛紛打手機。算算簽名單上的人數,總共102人,比在場人數多出不少,顯然有人代簽。

  胚胎學是必選課(其實是必修)。雖然胚胎學比較抽象難懂,但近來授課內容加入臨床相關的部分,以提升同學們學習的興趣,例如我講的“Human Birth Defects”,就是讓同學看到胚胎異常發育的結果。在基因體時代“發育學”,也就是“胚胎學”,變得非常重要;因為許多成人疾病都有其發育學上的基礎,例如癌症其實就是錯誤的“發育”。今日的醫學生日後行醫生涯中,“發育學”絕對是愈來愈重要。如此重要的“必修”課,同學們的出席率如此低落,令人憂心。若再看到點名時,明顯有人代簽,更令人扼腕。

  一位醫學生問我:“住院醫生還在學習過程、為什麼謝P在病例討論會時,對住院醫師這麼嚴厲?”我回答說:”一個人已經有了醫師執照,就是獨立的醫師。怎麼可以漫不經心呢?”其實,這些醫生們犯了錯,記過、罰錢都沒用,最有效的是,“當眾指正”。人總是愛面子,當眾被糾正,誰也不想有第二次。而且當眾糾正一個人,所有的住院醫生、主治醫師及醫學生都得到教育。當然,我也成了愛罵人的「黑牌」。

  近年來的教育似乎都講究“愛”、“鼓勵”。不過,做為醫生,關係著人的生命,因此我不能老是說“小朋友,你好聰明”,“小朋友,你好棒”,因為,愛之適足以害之。醫學教育與訓練雖然不像軍事教育,軍紀如山,但醫院(或職場)裡“紀律”(discipline)是絕對必要的。因此,對學生我們要給與“紀律”的觀念。“思想上要自由開放,行為上要遵守紀律”,是我給同學們的建言。
   
台灣擺脫威權陰影,自由開放之餘,往往將紀律置之腦後。現在該是兼顧”自由”與”紀律”的時候了。


對啊!我覺得這段講的真好
學校的一個老師寫給同學的信,大家看看吧!
"鯨魚哲學"教導管理人要多看正面,但是我覺得要看正面也要看是啥瞇人
多看好處是好的沒錯,但是如果碰到那種稱讚他就會沾沾自喜停頓下來的
這套還有用嗎?!
昨天小朋友唸書就唸書,我在旁邊看書
後來他問了我一個英文字,我說給我看
她語氣很差的回我....你不告訴我,我就自己查
奇怪了,問我是要一個正確的答案還是要隨便呼攏你
急著這一兩分鐘,你就得到比較多了嗎?!
以前我們巴不得老師講多一點,講遠一點,現在他們會嫌你冗長囉唆
碰到這種人,其實很無奈,抗壓性很差,急功好利,這就是現在的教育教出來的
其實什麼都好,就會變成什麼都不好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aidy 的頭像
    haidy

    因為海所以寬

    hai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